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二十五章 量子隐形传态那些事儿(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司机和罗森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思想实验。

后人用他们的首字母称为EPR实验。

这个实验指的是可以制备两个粒子A和B的“圆”态,使得在这个状态中两个粒子的某个性质(如电子的自旋角动量、光子的偏振)相加等于零,而单个粒子的这个性质不确定。

这样一对粒子称为“EPR对”,属于量子力学中的“纠缠态”。

最早EPR实验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辅证爱因斯坦自己的观点,但神奇的是在1980年,阿斯佩克特等人做了EPR实验,确定了EPR现象竟然是一个真实的效应。

这也是很多爱黑孜孜不倦反复鞭尸的黑点,

然而他们完全忽略了如果只关心量子力学测量的结果,那么EPR关联并不会超光速传递信息,这个问题只会做把波函数当成是物理实在的时候才会发生。

话题回归到EPR现象。

而正是基于EPR现象被实锤为真,这才有了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基础。

众所周知。

量子隐形传态的基本思路是这样:

让第三个粒子C跟B组成EPR对,而C跟A离得很近,跟B离得很远。

让A跟C发生相互作用,改变C的状态,于是B的状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时A和C这个两粒子集合的状态有四种可能,分别对应00、01、10、11四个字符串。

B的状态也相应地有四种可能,每一种可能都跟A最初的状态(即你想传输的目标状态)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可以通过某些量子力学的操作变成目标状态。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myheta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