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五十九章 改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同样知名的还有马建忠,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薰陶,有很高的语言天赋。

在少年时因战乱随这迁居上海,进徐家汇公学读书,因此有机会学习外语。

到了光绪三年,也就是1876年被派往法国留学,学习英语和法语,对希腊语和拉丁古典语言亦有研究。

此后更是在1879年获得了巴黎大学博士学位,还曾任驻法公使郭嵩焘的翻译。

于是回国后在李鸿章的幕下办理洋务,也曾去印度,朝鲜处理外交事务。

之后还曾任轮船招商会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等职。

只是后来因反对洋务派垄断政策,与之分道扬镳。

也正是当时时局战乱,清政府的无能,外国军队的入侵国外的经历使其毅使马建忠形成了翻译救国的思想,并且通过国外的经历使其毅然决定学习外语和自然科学研究外文字,“遂学其今文字与其地、古文,以进求其格物改知之动,与所以驯至于政治之要,穷其原委,恍然有得于心。”

像是1898年他根据自己研究语言的心得写成《马氏文通》一书,是我国第一部以西方语法理论系统全面研究古汉语的语法著作,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他对比中西语言的结构特点,指出:夫华文之点画结构,视西文之切春虽难,而华文之字语名法,视本文之部分类别,且可以先后倒置,以达其意度波澜者则易,西文本难也,则易学如彼,华文本易也,而维学如此者,则西文有一定之规矩,学者可以秩序渐进,而知所止境,华文虽经籍亦有规矩对中西语言对比研究,甲午战争之失利使其感触颇深,他意识到只翻译外国之科技著作不能够从根本上扭转清朝士大夫保守思想,于是上书清廷《拟设翻译书院议》一文,后收入《适可斋记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myheta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