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宫廷政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伊尹放逐太甲

伊尹放逐太甲,是最早的一次宫廷政变,是中国政变史中最温和而富有戏剧性的特例,君王的失位与复位均未发生冲突和流血,结果也是皆大欢喜。而商朝也因此逐渐兴旺繁荣起来,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伊尹,名挚,常被称做阿衡。伊尹本来是有莘国的一个奴隶,却聪明好学,乐尧舜之道,有显才用世之志。汤几次向有莘国索要伊尹,都遭到了拒绝。当汤想办法和有莘国联姻后,伊尹被当做陪嫁送过来。汤如获至宝,拜为右相。

伊尹向汤讲述远古帝王的业绩和九类君主不同的作为及结局,劝汤替天下行道,伐灭夏桀而有天下。商汤拔簪折之为二,盟誓说:“愿戮力伐夏,同奋斗,共安乐。”汤又说:“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君看一看民众就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与不好。”伊尹赞扬说:“英明啊!听得进善言,德行才会进步。要治理国家,抚育万民,就应任用有德行做好事的人为朝廷的官吏。王,您努力再努力吧。”汤在伊尹的辅佐下,伐葛载,征有洛荆,行德政,宽民力,几年时间,商灭了夏国,成了东方大国。

汤亡故后,伊尹先后扶立汤的儿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病逝,伊尹又扶立汤的嫡长孙太甲为王。为了教导太甲弘扬汤的功德和汲取夏桀败亡的教训,伊尹先后作了《伊训》《肆命》《徂后》等文章,督促太甲遵守先王的法度和“政教之所当为”,治理好国家。太甲登位的第三年,开始追求享乐,怠于朝政。伊尹屡加劝诫无效,就毅然将太甲送往汤的墓地附近的桐宫(今河南偃师西南)去反省,自摄国政。太甲居桐宫三年,亲眼得见祖父汤身为开国君王,坟墓却十分简陋;又从守墓老人那里了解到汤的创业艰辛和勤政节俭的品德,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示悔过;并在行动上关心桐宫的孤寡,遵守法度,与人为善。伊尹闻讯,欣然率领文武大臣,捧着冠冕王服,将太甲迎回国都,交还国政,自己仍居相位,尽心辅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myhetang.com

(>人<;)